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题:温暖过新年 奔向新生活——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应对寒潮天气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
民生冷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洪涝、低温雨雪冰冻以及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专门召开相关会议,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春节将至,新华社记者探访甘肃、青海、云南、黑龙江、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多个受灾害影响地区,采访当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确保广大群众平安过冬、温暖过年的情况。
加速灾后重建妥善安置群众
只要有家,就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3年12月18日深夜,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在甘肃,地震导致5万余户家庭受灾,其中,14万余名群众需要紧急安置。
日前,记者来到石塬镇秦阴村安置点,看到卫生室、临时警务室、村委会、邮局等一应俱全,许多人家已贴上了春联和福字。村民秦三虎和老伴已经从帐篷搬进了活动板房。走进他的“新家”,炉膛里的火烧得正旺,墙边堆满了米面油、鸡蛋、奶粉等各种物资。
“米面油够吃好几个月,过冬的煤炭、炉子也有人送,现在什么都不缺。”秦三虎告诉记者。
除了渐浓的年味,在安置点上还有热火朝天的干劲。
记者从积石山县委了解到,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截至目前,全县灾后损失认定已基本完成,灾后重建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部分受损学校和危房的维修加固工作正在加快实施。
“57所学校已经完成加固维修方案编制,其中16所已经开工,争取在春季开学后所有学校完成维修加固。开春后,大规模的重建就要动工。”积石山县委副书记祁小军说。
黑龙江省五常市常堡乡常堡村新立屯,冬日阳光照耀下,一栋栋新建房屋的蓝色彩钢屋顶闪闪发亮。去年8月,这个屯因洪水受灾严重,如今14户房屋重建,5户进行了维修。
走进65岁的村民刘秀家。室内暖意融融,鱼缸里的鱼在恣意畅游,栽种的绿植长势正好。
“你看,这墙都是50厘米厚的,里面还加了一层10厘米的保温板包養,老房子和这可没法比。”拍拍新房厚实的墙壁,村民刘秀说,灾后政府补贴很及时,住了一辈子土房,如今换成了大砖房,屋里还装了地暖。
据统计,在2023年入冬前,五常市2651户重建房屋、8259户维修房屋全部完工,购买置换455户,全市因房屋潮湿不具备入住条件的受灾群众已妥善解决过渡性安置。
面对灾情,广大干部群众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加速灾后重建,妥善做好灾民安置工作。
在北京,去年7月底、8月初的特大洪水让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整体受损严重,村庄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今年1月底,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正式“包養網比較交钥匙”,村民陆续搬进新居准备过大年。
“沿河口村的房屋均为装配式模块房,就是房子在工厂预制完成,只需要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就可以。”斋堂镇党委书记晋卫华告诉记者。
1月17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距离官亭镇喇家村安置点数百米的喇家村“儿童之家”里,一名学生正在打乒乓球。(新华社记者 李宁 摄)
在云南,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遇难人员家属陆续搬入“新家”。他们有的选择到县城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有的选择在受影响区域外投亲靠友、租房等方式过渡安置,县政府按每户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补助期暂定6个月。同时,镇雄县政府还给受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自滑坡灾害发生之日起,前10天每人每天补助200元,之后6个月每人每天补助35元。
在青海,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看到当地根据房屋受损程度,鉴定为“C级”“D级”住房的受灾群众全部安置到位,共设立了集中安置点103个。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今年3月份全面开工建设,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入住。
2月2日,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繁忙景象。春节临近,新米需求旺盛。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正在打包大米。(受访者供图)
做好能源保障和民生物资保供稳价
寒冬腊月,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做好能源保障和民生物资保供稳价,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3年入冬以来,超强寒潮席卷内蒙古,创历史同期极端低温天气记录。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应对极寒天气考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仅去年12月,就出动人员超7000人次、车辆超2000辆次,完成各类应急抢修352次,使故障线路得到及时修复。
下一步,内蒙古电力集团还将与气象部门联动,跟踪低温、降雪、冰冻包養網等气象信息,及时发布灾害预警,组织人员对线路全面巡护,第一时间消除隐患,确保线路安全。
受强寒潮影响,浙江多地迎来雨雪天气。为避免出现线路覆冰影响用电安全,国网台州供电公司组建防冰防冻专项小组,走进居民小区、农场大棚、山区等地,采用远程巡视、带电检测、在线检测等手段,强化工作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全力做好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工作,为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可靠保障。
1月22日,国网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供电公司员工对35千伏征山线进行检查。(张诗琴 摄)
天寒地冻、交通不便,保障灾区生活物资充足稳定供应是关键。
记者来到青海省海东市包養網 花園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虽然室外最低温度低至零下15摄氏度,但安置点的活动板房里却是暖意融融。
“腊月完了时要过年,青稞面蒸下的灶卷……”官亭镇喇家村65岁的村民喇进福哼唱着当地民歌“花儿”,给板房内贴上福字。一旁的妻子捏着面团,不一会儿,一个花式“馍馍”在她手中制作完成,在红色红曲、绿色香豆等调料装饰下宛若一朵玫瑰。
地震导致喇进福家的房屋严重受损,已无法居住,需要重建。喇进福表示,虽然今年无法在家过年,但米面油、煤炭等物资都由政府统一发放,在安置板房内吃得饱、住得暖。
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邵七堤村是永定河进入天津后流经的第一个村庄。去年七、八月间遭受的洪涝灾害让村民李雪冰的家中进了水。“来暖气之前我们也担心,房子被水淹过,供暖设施还安不安全?”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武清区在取暖季前就成立了受灾村街供热保障专班,对包括邵七堤村在内的11个受灾村街进行了供热设施、燃气设施、电力设施等检修维护。李雪冰家取暖设施的损坏零件被一一更换。
去年末,李雪冰还收到了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上面有包村干部、巡诊医生、社区民警、燃气公司等联系方式。“供暖等方面需求都能得到第一时间解决,心里踏实多了。”李雪冰说。
春节临近,为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确保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河北省高碑店市积极组织该市保供批发市场深入蔬菜主产地加强产销对接,加大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采购力度,指导商户与外地蔬菜基地签订保供协议,优先保障货源。
“12月份我们就从云南、广西等产地陆续调拨产品,10个冷库目前都存满了青菜,可以满足客户需求。”高碑店市首衡市场叶菜经销商王瑞仙说。
压实责任排查隐患筑起“温暖防线”
进入1月份,多地遭遇新年首场寒潮天气。本次寒潮过程恰逢“四九天”,是这个冬季最寒冷的阶段。
压实责任,强化指导。1月19日、21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先后两次召开视频会商调度会,针对性安排部署并督促指导相关地区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应急管理部于21日10时针对湖南、贵州省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并在前期派出湖南工作组的基础上,加派1个工作组赴贵州,协助指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应对寒潮天气,气象监测要先行。
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31日至2月5日,贵州东部等地有雨转雨夹雪或雪。围绕“抗凝冻、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要求,贵州省推动成立发改、财政、气象联合工作专班,将气象设施纳入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规划和项目建设,提前启动低温凝冻天气联合应急值守机制,对寒潮低温雨雪天气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实现应急联动调度。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近期出现的强雨雪天气,河北保定等地气象与城市管理部门联合发布预警,利用布设在桥梁涵洞和部分主干道的“城市气象灾害智能监测站”数据,迅速对桥梁、主干道等进行融雪清雪,确保市民出行通畅安全。
“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密切监视天气变化,确保预警信息发布迅速、及时、有效,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河北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
正值春运期间,低温雨雪天气下,深入排查整治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关系人民群众行得安全、过得温暖。
1月30日凌晨,K189次列车缓缓驶入沈阳车辆段沈阳北整备库内,沈阳北运用车间车电二班班组长田鹤迅速拿起工具,带着工友们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开始检修。
春运期间,田鹤所在的班组每晚要对4趟列车进行检修,完成500多项作业任务。正是因为有着诸多像田鹤这样的坚守者日夜奔走在车与车之间,才能有效保障每一趟列车的安全运行。
1月22日,国网四川眉山洪雅县供电公司员工对10千伏柳晏线玉屏山支线开展雪后特巡。(王鸿飞 摄)
极端天气下,确保“菜篮子”“米袋子”无虞,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暖意。
昆明的白菜、温州的花菜、海南的玉米……1月3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来自全国各地运送新鲜蔬菜的货车在南京众彩物流市场内往来穿梭,好不热闹。作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众彩物流市场承担着南京及周边约70%的蔬菜供给。在寒潮来临前,众彩物流市场的工作人员提前着手帮助商户畅通供货渠道,确保“菜篮子”供应平稳。
“现在我们每天蔬菜到货量保持在3000吨以上,即使遇到大雪封路等极端情况,也能够保证7天以上的蔬菜供给。”众彩物流市场副总经理李明说。(记者齐中熙、樊曦、叶昊鸣、戴小河)